建筑內的廊橋
一直以來,設計受到三方限制,對自己的需求越來越篤定
的甲方、建筑空間本身、設計師自己。
我希望自己找到一個.簡單有效的方式去解決所有問題,它
可以是任何形式。只要當問題得到解決,空間即呈現其獨
特個性,這是一種必然下的偶然。你身處其間感受到的是:
對,好像就該是這樣的。
禪悅SPA,從開始業主就要求..的放松,毫無負擔。而建
筑本身前區高聳開敞,后區閉塞分散,兩者連接門洞狹窄。
我需要一個空間連通的方式,需要在5米8的空間分割成兩層,
需要連接前區和后區各個包間的走廊。按照通常的分割方式,
豎向的高空間將被破壞,橫向的連接會變成去酒店客房般枯燥生硬。
我選擇了連廊這個方式。連廊,中國古建的一種形式,即建
筑和建筑之間的連接構筑物。我們并不陌生,它具有很多的
形態和叫法:風雨廊、煙雨廊、回廊、柱廊、水廊、游廊……
“臥聞榕葉響長廊”、“.是連廊能會意”,閑庭信步,迂回環轉,
曲回蜿蜒,移步異景,悠遠深長……
連廊本身的獨具情致,切入到室內建筑,雜糅出一種模糊,
復雜的全新空間體驗。
空間被豎向打開,分布2米3高的廊柱,支撐起回廊形成動線
上的引導者,使空間有了變化和節奏,分割與破碎被串起。
空間借由廊橋廊柱,有了天井、中庭、景池,有了回廊以及
回廊盡處的閣樓。
閣樓,既后區的各個小間,面對中庭的立面開了小窗,讓光線
和空氣有了流通,也產生了室內還是室外的錯覺。
連廊與墻體沒有連接,沒有頂棚,通達開敞。它有自己的柱腳,
自己的獨立結構,就如矗立高聳的廊橋。
廊橋不但形式上成為背景音樂式的大架構,承托和引導整個空間。
功能上,回廊下加厚的夾層隱藏了所有建筑內空調、新風及電路
的管道。至此,所有復雜的問題得到了解決。
配合廊橋的形式,青石地面,灰泥墻面,木質回廊、地板,簡單
原始的材質使用,終為了獲得一種舒服、質樸的觀感。隨著這些
材質的歷久變化,希望觀感體驗變得持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