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記:
“坊”源于唐代,是唐時的一種區域劃分,唐長安作為絲綢之路的
起點,容納了大量從西亞、中亞遷入的穆斯林。隨著大量穆斯林的
涌入,伊斯蘭教也開始在中國傳播,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的方便,
穆斯林依清真寺而居,這種布局從伊斯蘭教傳入中國開始一直延續
至今,每座清真寺都形成一個“坊”?!胺簧先恕笔俏靼驳貐^對信
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的一種親切的稱謂。
引子 敬畏與思考
繁忙的生活慢下來,再次地審視著自己,給予人們沉靜、反思的空間。
這些東西生長在我們的周圍,它們種類繁多,比如宗教、繪畫、文學。
當然了,還有那古老且有力量的警鐘:建筑。
在人流、車流、物流無止境穿梭的城市中,期望有這樣一塊安靜的土地,
一方面供人們用餐休息,另一方面用建筑的力量帶給人們一種精神上的
警醒,讓人產生敬畏與思考。這個嚴肅又浪漫的想法慢慢地被雕刻出來,
一點一點的被打磨,完整得呈現了出來,它的名字叫做“坊上人”。
“坊上人”清真餐廳紫薇田園都市店位于西安南郊,是一座相對獨
立的二層建筑,于2004年底完工。2012年進行三層加建及整體外立
面改造,這次呈現的就是加建改造后的效果?!胺簧先恕笔俏靼驳?/span>
區對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一種親切的稱謂。從唐代開始,伊斯蘭
教傳入中國,在元代逐漸形成圍寺而居,被稱為“回坊”,故“坊上人”也由此而來。
..上各種不同的宗教傳統在一點的認識上都是相同的:有形..的
背后存在著一種察覺不到的,微妙的,意義深遠的秩序。筆者通過形
式的處理來體現這層隱藏的秩序,把觀者帶入平靜的沉思中。建筑形
式的生成機制主要是由兩種要素組成:控制性的基本幾何形體與裝飾
性的伊斯蘭圖案。首先是基礎幾何形體(方與圓)對建筑的整體控制,
它的純粹感帶給人們一種簡約的力量。繼而,在基礎幾何形體的控制
下,以伊斯蘭圖案進行填充。填充的基礎圖案是一平置的正方形與一
斜置的正方形組合而成的八角形,而如果我們以這樣的視角來觀看,
及斜置正方形的平鋪,其中一半的正方形各邊外凸,而另一半的正方
形各邊內凹,基礎圖案就有了引申的含義——“真主的氣息”。
在確定了這個簡約而深刻的基礎圖案后,對其進行了組合與分散,
在顏色、尺度、方位等各個方面進行變化,.后使其融入幾何形體的
控制之中。從建筑的整體效果來看,這兩種要素的疊加使整個建筑
的形式產生了一種既簡約又繁復,既現代又有地域性的獨特。
建筑的外部形體為一個長方體與一個圓柱體穿插而成,弧形的南立面
位于十字路口旁,是以圓形為主,西立面以方形為主,兩個主要立面
各自獨立完整。南立面迎向十字路口,上面做鏤空處理,下部以實體
處理。鏤空的形式為八角星的變形,多樣且統一。上層鏤空立面為雙
層,里面是玻璃幕墻,外層為鏤空的鋁板。在鋁板的接縫處閉合處理,
使得立面完整圓潤。傍晚,室內的燈光映射出來,上面鏤空的圓柱體就
如同一個城市燈箱一樣,神秘而獨特。與之同時,建筑內部的形式亦散
發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,如厚實的裝飾墻體、體塊感很強的造型洞口
及帶有重量感的臺面等等都配有硬朗而純粹的幾何形式,在這些簡潔
有力的幾何形式中鑲嵌著復雜的伊斯蘭圖案,這樣的對比感帶給人一
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,并且有一種現代性與地域性的融合感。
從建筑外觀到內部裝飾處理,簡潔的基礎幾何形體與抽象的伊斯蘭圖
案這兩種形式的結合,使得建筑形式產生一種力量,帶給人們視覺上的沖擊與心靈上的觸動。
空間:光線的禮贊
筆者對于空間的處理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光線對其的渲染,整個三層的
加建,空間分為三個部分:圓形的大餐廳,方形的小餐廳,一字型的
走廊。這三個空間的光線處理各有其特點,并且完整統一。
人們乘電梯來到三層,一條走廊串聯著一個大的圓形餐廳與三個方形
的小餐廳。白天,人們在圓形餐廳中用餐,光線從餐桌正上方的穹頂
灑射進來,身在其中,能感受到一種靜溢的氣氛充滿著空間;傍晚,人
們在餐廳中抬頭即可看到天空中的星星,空間顯得非常安靜。這種穹
頂的透光處理使得空間有一種向上的儀式感,頗有宗教意味。穿行走
廊,一側的三個方形餐廳呈現出一種序列感。進入其中,方形餐廳內
部的主要采光是通過東邊整片的玻璃窗使得大量的光線灑進來,大面
積的玻璃窗再加上陽臺的框景效果,使得空間明亮通透。
然而,豐富的光影感當屬走廊。在阿拉伯建筑里,窗戶很高,很小,
上面會有紋樣。這樣給人一種神圣,神秘的感受。筆者在走廊空間中
營造了這種特殊的神圣氛圍。當人們白天穿行走廊時,自然光由外而
內,由上而下,通過鏤空層鋁板和玻璃幕墻形成的雙層皮膚,投射在
走廊的地面上,形成錯落變化的光影。人們穿行時,猶如在欣賞一篇光的樂章,神秘而優雅。
與之相反的傍晚,人工光線的設計變為由內而外,由下而上。室內光
線透出花格,整個建筑從外觀看呈現出阿拉伯銅燈般的神秘。而在內
部,光線是由地面射向頂面,利用人類相反的習慣感知來營造神秘感。
光線讓走廊產生一種空間序列,人們被光線..著一直走到走廊的盡
端——一個小禮拜間,密閉且獨立。作為空間序列的結束,暗示著對心靈的一次思考。
光線的不同方式處理使得每種空間都有著不一樣的氛圍,有的具有
儀式感,有的具有通透感,有的具有神秘感,整體空間的感覺是起承轉合,多樣統一的。
場所:敬畏的尺度
一個空間演化成為一個場所,.重要的就是這個空間獲得了一種氣質,
一種性格,一種區別于其他空間的特質。游走于這個建筑中,人們會
慢慢的感受到這個空間中獨特的氛圍。起初你會驚訝,慢慢地你開始
觸摸,開始上下觀望,開始思考,你會發覺這種場所感的靈魂就是建
筑的尺度。相比于人類的正常尺度,一個大尺度的空間會使人們覺得
自己在自然中的渺小,會給人們帶來一種崇敬之感。在這種空間內人
們好像不自覺的就會降低說話聲調,減少自我的表達,取而代之的是安靜與思考。
建筑中很多元素的尺度都不是根據正常人的尺度大小而設計的,它會
超出人的尺度。比如,筆者對室內層高的設定為4.5m,高于普通的餐
廳高度。其中的衛生間和禮拜間的設計較為獨特,由于其空間較小,
更是顯得空間高聳。很有意思的是這兩個空間的共同點都是獨自一人
使用,可以想象在這個小而高聳的空間中,充滿著一個人對空間的敬
畏以及對自己的思考。
再比如,一些室內元素也被賦予夸張的尺度。圓形餐廳、方形餐廳以
及禮拜間的門都高達4.2m,人們推門進入的那一刻好像進入了另一個
..。相反,餐廳內的沙發與座椅盡量選得低矮一些,在尺度上產生
反差,使得空間高聳感更加強烈,空間感受更加獨特。
通過一系列夸張尺度的設計,筆者讓空間有了一種獨特的性格,有了
一種場所感,有了一種宗教般的敬畏感,從而給人們自己的內心留出一份靜溢與思考的空間。
結語
通過形式之對比、空間之光線、場所之尺度三點對作品進行闡述,意
在對坊上人的創作初衷進行多角度的解析,使人們更加清晰筆者創作
時的內心訴求。然而,建筑真正的魅力在于身臨其中的游走、指尖的
觸摸、真實的使用,而通過文字的描述只能讓人們有個粗略的感受。
如果讀者在讀完這篇文章后有種想去實地體會的沖動的話,那么筆者
就已經很知足很欣慰了!